关注低收入人口加大救助帮扶力度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 陈卓)加大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力度,进一步织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7月18日,记者了解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日前转发由我市10部门制订的《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指出,低收入人口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刚性支出较大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成员,以及其他困难人员。
低收入人口认定程序如何开展?《方案》指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的认定,按照现行规定执行。乡镇(街道)负责低收入人口认定的受理、审核、确认等工作。村(居)委会负责协助发现困难群众、主动告知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情况等工作。对认定的低收入人口,应当自认定之日起进行年度复核和定期核查,视家庭困难状况变化情况予以动态调整。对不符合条件或不予认定的对象,应当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方案》从六大方面解释了什么是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如基本生活救助。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给予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包括医疗救助(含疾病应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
急难社会救助。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在急难发生地按规定通过临时救助或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给予急难社会救助。
服务类社会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等方式,为低收入人口提供探访关爱、服务照护、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其他救助帮扶。对符合条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可根据相关救助政策给予司法救助、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取暖补贴、殡葬费用减免等救助帮扶。
慈善帮扶。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财产、开展慈善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面向低收入人口开展慈善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