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市:“1米高度”如何更好看世界?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更多参与其中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当人们俯下身子,体验“1米高度”看世界的时候,一切变得不同,而这些不同关乎我们的未来。

  11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儿童日。2022年,我国在14个城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建设。“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走访发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带来一系列变化。

多地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儿童出行正变得更安全、更温馨

  按照多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将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让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多地正加快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步伐。长沙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进入第二轮;深圳出台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地方标准《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广州把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纳入“十四五”规划。

  在一些城市,儿童出行正变得更安全、更温馨。

  深圳开通的儿童巴士有专门的儿童座位,北京东城小报房胡同为儿童设计了“1米高度”彩色步道。温州市开通首条“红领巾”微公交线路,同时引入共享单车“叮当车”。长沙在学校周边马路上画了超200条“爱心斑马线”,长沙麓山国际第二实验小学首创学生地下接送系统,在运动场下架空层修建车库,新增240多个停车位,缓解因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漫步一些城市可以发现,以“1米高度”儿童视角为标准的改造越来越多。

  很多城市增设了70厘米的儿童专用垃圾桶,医院里多了50厘米的儿童专用扶手,公交车上加配140厘米的儿童拉手,公共卫生间增加儿童洗手盆。公共儿童活动空间纷纷用上软胶地面、防碰撞保护垫、隔音屏等。

  城市社区里也有了更多儿童“微空间”。几个月前刚落成的广州广九社区儿童公园,经过改造,变身明黄色的儿童公园,儿童拓展游戏墙、童车小跑道、爬坡滑梯、跳房子、共享书屋等一应俱全,成为遛娃好去处。

  儿童友好自然生态建设也在同步进行。水、沙池成为儿童公园的标配,对于公园绿植也有要求。如深圳市要求,即便是最小面积为2公顷的小型公园,也应设置沙地。当公园面积达到10公顷以上,就可设置戏水池。

与“儿童友好”的距离还有多远

一些城市适儿化的空间和设施数量还不充分,质量也有待提高

  何谓“儿童友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与参与权四大权利,儿童友好的最基本内涵就是尊重儿童的这些基本权利。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目前一些城市适儿化的空间和设施数量还不充分,质量也有待提高。

  ——儿童活动空间“小”“远”“少”。

  孩子的玩耍区域最好是在户外空气质量好、配备一定游乐设施的场所。但一些儿童公园规划面积较小,分布较散。有专家对广州的儿童公园体系做过研究——若只出行半小时,只有少数人能利用儿童公园资源;扩大到出行一小时,儿童公园资源才能覆盖广州绝大部分儿童群体。

  不少家长说,周末去一趟儿童公园,要开很长时间的车,车位难找;好不容易进了公园,每个游乐设施都是人挤人,孩子玩不尽兴,家长还担心安全。

  ——城市建设管理仍不够精细,软件资源配套不足。

  记者注意到,每到周末,不少家长希望带孩子去绿道骑行,但因缺少适宜儿童或亲子骑行的车道,不得不驱车30多公里到专门地点骑行拉练。有些城市的街道仅设置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一些共享单车骑到人行道上,给步行上学的儿童带来安全隐患。

  深圳市沙河街道文昌街社区妇联副主席彭思思注意到,小区健身器材大多是居民共用的,很多性能不适合儿童。在儿童常活动的社区、学校、公园,空间布局、标识系统也不够优化,有些标识孩子看不懂,颜色也不够有吸引力。

  ——儿童的参与权易被忽略。

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儿童的参与权易被忽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王慧芳说,很多家长、老师有“替孩子做主”的思想,对于“儿童参与”的认识不深刻,致使很多儿童生活主题单一,交往范围狭窄。

  王慧芳说,目前儿童参与活动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学校,儿童关系的建立同样侧重于同学交往,邻里交往不足,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与平台;儿童的公共参与渠道较少,且内容、形式较单调乏味。

如何让儿童更多参与其中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倾听儿童的声音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倾听儿童的声音,让儿童更多参与其中。

  深圳市沙河街道文昌街社区2023年成立了儿童议事会。每周末活动安排、院落环境卫生状况、空间使用等问题,都是孩子们重点关注、讨论分析的议题。社区儿童参与社区事务均可获得积分,兑换儿童空间的奖品。

  在当前城市建设空间上“挖潜”,因地制宜创造更多儿童友好空间,是很多城市的思路之一。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生导师邓小飞说,对于空间紧缺的老城区,可考虑利用闲置或低效的土地资源,如废弃工厂等,改建或扩建原有儿童公园;还可在现有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中设置儿童游乐设施,打造儿童活动场地等。

  专家建议,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各地政府统筹协调,强化儿童工作“一盘棋”理念,使全社会形成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合力。

  王慧芳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可能仅靠政府推进。在执行层面,应通过市场机制与慈善机制更多更好配置社会资源,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经营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仅是国家政策,也是对城市环境的重塑。彭思思建议,除对儿童高频活动的城市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外,学校、医院、校外活动场所、社区设施等关乎儿童教育、健康与休闲娱乐的地方也要充分考虑在内。要将儿童友好理念渗透到制度体系中,形成人人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