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里的乡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雨(新乡市)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这是宋代钱时在立冬前写的一首深秋景象。岁月轮回,四季变化,星转斗移,深秋的背影还在,寒霜已落故园,看落叶纷飞,菊花傲慢怒放,初冬带着淡淡的凉意悄然来临。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常在11月7日或8日。这一天,在古代皇帝就会举行“迎冬”之礼,以示对冬的重视。立冬,是太阳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得到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气温逐渐下降。

  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之后,水结为冰,天寒地冻,雉入大水,一切都开始蛰伏。

  我的故乡,属北方典型的古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分明。

  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过去,可以休息一下。从街头巷尾、胡同口、热闹的饭市开始,早上大家各自端着饭菜,夹着馍,聚在一起,边吃美食边唠嗑,张三李四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王五马六家的儿子结婚,赵钱孙李家的女儿出嫁......

  到了晚上,胡同口马栓家门前的劈柴火燃烧起来,大家围着烤火堆,听着小秀才的评书《五鼠闹东京》,火灭了,感觉身上冷了,才知道夜深该回家睡觉了。遇到周末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上面炖着火锅,大白菜、豆腐、五花肉、红薯粉条、绿豆粉皮、腐竹等在砂锅里一起炖,热气腾腾飘着浓浓的香味,一家人其乐融融。有时候吃上一顿香喷喷、热乎乎的饺子,寓意家庭团圆幸福。因此,立冬家人团圆便有了思乡的味道。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这是宋代诗人葛绍体写立冬前夕客居外地,万物萧条,霜华淡抹,唯有菊花正盛。天冷了,在室外工作的要停工,在外务工的人急着回家的心已开始迫切。想起故乡的亲人,他们渴望回归故里。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这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笔下的立冬景象,更有挥之不去的乡愁。秋风吹尽落叶,带来阵阵寒气,客居异乡的诗人,守着一盏孤灯,仰望半轮残月,思绪早已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

  立冬,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一桌香气飘逸的佳肴,一顿浓浓的火锅,一堆燃烧着的烤火堆,一段传奇故事的讲述,都是故乡立冬后的烟火。

  立冬后,无论是全家围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是与旧友围炉畅饮夜谈,抑或坐在撒满阳光的小桌前读书,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温暖如家的味道,铺就心里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