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讲座变全校通识课
武汉大学这门课年年要“抢”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临近年末,武汉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喻丰正为下学期的“积极心理学”通识课准备教案,补充新案例。这门开了3个学期的课热度不减,学生戏称选课要靠“抢”。
3年前,喻丰在武大开设“恋爱心理学”讲座,火爆出圈。随后,讲座被学校纳入通识选修课,他将通识课名称改为“积极心理学”,课程范围更广,恋爱心理学是其中一章。
记者了解到,“积极心理学”自2021年开课以来,就一直是武大最热门的通识选修课之一,即使已经选择了空间最大的教室,每节课依旧是座无虚席,人满为患。
“大学生们喜欢上这门课,说明课程贴合了他们的需求。每个年轻人都渴望恋爱,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喻丰说。他想起3年前应学生社团邀请,给大家做“恋爱心理学”讲座时的火爆场景,学生都要提前抢座,甚至翻窗进入,连空调外机上都站了人。
课堂中时常有学生打趣问喻丰:“老师,能不能给我发个对象啊?”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也说明,大学生们很想知道从哪里迈出第一步,这很重要。
“其实我教的不是帮学生找对象,而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关于情侣关系、恋爱等,帮助他们了解一段亲密关系,从建立、开始、消退,以及如何应对消退的心理过程。”他认为,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良好的婚恋价值观,塑造他们看待恋爱婚姻方面问题的想法和认识非常重要。
喻丰发现,很多大学生因为看过一些婚恋关系中的负面报道,对婚恋产生了消极负面的看法,不愿意也不敢迈出这一步。他认为作为高校老师,有必要从心理学上给学生以鼓劲,帮助他们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恋爱和婚姻,能够勇敢迈出第一步。
曾经有位男生听过喻丰的课之后跑到办公室找他,聊了好几个小时。这位男生刚经历分手,他向喻丰倾诉自己恋爱的过程以及为什么分手等,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他能对自己进行反思,正确面对失恋,我就觉得挺欣慰的。”喻丰说。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研二学生小许曾和同学慕名旁听了喻丰老师的通识课,她告诉记者,在宽敞的教五阶梯教室中,众多期待爱情的大学生们翘首以盼,希望能够学到实用的恋爱技巧。不过后来发现,喻丰老师的课其实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何谈一场健康的恋爱。
喻丰说,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学习,第二个可能就是恋爱关系了。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责任做好婚恋教育方面的工作。恋爱观和婚姻观也是人生观的一部分。作为高校老师,他希望继续做好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理性的恋爱观。
问答>>>
记者:大学生乃至硕士生、博士生有哪些婚恋问题?
喻丰:第一是不知道从哪里迈出第一步,而高校教育要做的就是鼓励大家迈出这一步。这就像冬季的早晨不想起床一样,只有给自己多一些心理上的鼓劲儿,才能有起床的行动,只不过恋爱的行动更加困难一些罢了。第二是很多大学生看过一些婚恋方面的负面新闻,产生了负面消极的看法,不敢迈出恋爱的第一步,这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记者:为什么很多大学生表示不懂如何恋爱?
喻丰: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发达,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很多是在网上,导致线下交流的需求被很大挤占,人和人物理交互的场域变少,虚拟交互的场域增多了,从心理需求上来说导致很多学生想要去找一个对象,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又不去采取行动,或者说无限期地拖延,不愿意也不知道该如何迈出这一步,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
记者:在您看来,爱情是什么?
喻丰:年轻人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觉得爱情应该惊天动地,但那是小说。很多人没有学过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的知识,把小说当教科书来看,这是不对的。如果一段爱情持续了一段时间,它就不可能是轰轰烈烈的,每一段爱情到了最后都会是平淡的,剩下的是“我会为对方负责”的承诺。每个人都应该习惯于这样一个平淡的状态,这才是爱情真的地方。我经历过激情,经历过亲密,但是我能够守住这份平淡,这个可能是更好的一个状态。喻丰“恋爱心理学”摘录>>>
◎要知道相似才是产生恋爱的基础,世界观上的相似,思维模式的相似,要大于外部条件的相似。
◎要有为对方奉献不求回报的格局,同时也要理解对方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想法,学会妥协。
◎爱情可以平淡地开始、维持,也可以平淡地结束,每一步都应该理性地科学地做选择。既要负道德责任,又不必被舆论所绑架。
◎恋爱小技巧确实有,但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就是真诚。
◎幸福它不仅仅只是快乐、只是嗨、只是爽。人生还得有意义。
◎金钱和幸福的关系挺复杂的,钱花在哪儿比有多少钱更重要。
◎人生本就短暂,酸甜苦辣都经历才算得上丰富,要努力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换一种方式和心态来对待生活,呈现在眼前的结果也会更加积极。
据《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