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校就肚子疼孩子咋了?

这种现象可能是心理问题躯体化,医生提醒须及时给予疏导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如果孩子出现反复头晕、肢体麻木无力、无法正常行走等问题,到医院做了各项身体检查却显示正常,家长要考虑是否是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引起的问题。

  近日,记者采访厦门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修医生,了解到青少年心理问题出现躯体化的现象并不少见。

案例留守儿童走路要人扶 焦虑引发躯体化障碍

  12岁的夏夏(化名)半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呼吸急促、恶心等症状,每次持续几分钟到三四个小时后才能逐渐缓解,近1个月又开始出现间歇性头晕伴持续性的左侧肢体无力致行走困难。近日,夏夏妈妈扶着孩子一瘸一拐地到厦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做了脑电图、磁共振、髋关节彩超等各项检查,没发现异常。

  医生在与家长沟通中得知,夏夏是留守儿童,平时跟爷爷奶奶、哥哥一起住在老家,只有寒暑假才能到厦门与爸妈团聚。当医生问起夏夏跟哥哥的关系时,夏夏眼泪就掉下来了,委屈地说,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第二的哥哥,在辅导自己作业时,经常说自己笨。加上半年来经常生病请假看医生,夏夏很担心学习会退步,也担心自己的疾病反复发作好不了。当然,孩子的心事父母并不知道。

  在神经内科医生的建议下,夏夏转诊到儿保科。厦门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医生修阳艳跟夏夏面对面沟通交流后,发现夏夏对自己的评价特别低,总觉得自己笨,哪里都比哥哥差。做了一些相关测试后,显示夏夏有轻中度抑郁,结合此前的各种症状及检查结果,考虑为躯体化障碍。通过认知分析治疗,结合营养神经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夏夏从要人搀扶着行走到现在可以独立行走。

提醒情绪波动大伴身体不适 需警惕是心理问题导致

  修阳艳提醒家长,对于留守儿童,家长原本就陪伴少,沟通中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之外,应该多询问孩子最近的心情、生活、交友等方面的情况,多关注孩子是否在学校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平时要多看到孩子的进步,多肯定、多鼓励。

  对于儿童身心健康,修阳艳建议家长可以在休息时间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对孩子的情绪改善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尤其是放假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户外运动,白天运动量够了,孩子晚上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深度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夜晚休息好了,孩子白天的精气神自然也会很足。

  最后,修阳艳还提到,当孩子出现频繁的担心害怕、拒绝日常社交、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易哭泣并伴有身体各种不适,比如:呕吐、腹痛、头晕、胸闷、气促,食欲差、睡眠不规律等但身体检查却未见异常,需警惕是心理问题,应尽早到相关科室就诊,尽早诊疗。

案例在校寄宿后肚子不适 还出现走路乏力现象

  小学二年级的文文(化名)从上学期开始在学校寄宿后,经常出现肚子痛的症状。起初,家长以为是饮食问题,给孩子请假回家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一返校就重新发作,甚至出现了脸色苍白、走路乏力的现象。家长带着文文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所有结果都显示孩子的身体没有问题。

经过多次观察和与医生的沟通,家长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文文周末在家里待着时一切正常,但一到周日傍晚情绪就开始低落,回到学校后,肚子疼的症状立刻加重。最终,在医生的建议下,家长带着文文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厦门德邑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杨丽媛经过与文文沟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文文对集体生活的适应不良。文文与其他三个同学共处一室,洗漱、排队上厕所等让文文倍感压力。文文动作较慢,常常被催促,这使他产生了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逐渐积压,最终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

  杨丽媛通过心理辅导、绘画疗法和沙盘游戏等方式,帮助文文缓解了内心的焦虑。同时,她建议家长暂时接文文回家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文文逐渐从焦虑中走出。

提醒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 比关注成绩更加重要

  杨丽媛还接待过一名高中学生。他在初中时成绩名列前茅,但进入高中后,成绩排名骤然下降。这名学生给自己定下了很高的目标,但由于与预期的差距过大,他变得极度焦虑,甚至上课时都心跳加速。

  杨丽媛运用了认知疗法和脱敏疗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了对学习的焦虑,以及对考试的恐惧。

  杨丽媛强调,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长不应对孩子唯成绩论,过度强调考试结果的重要性。相反,应鼓励孩子将学习作为一种持续的努力,而不是一时的成败。

  杨丽媛提醒家长,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关注一时成绩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学业,也能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据《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