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三夏”情结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静文(新乡市)

  当夏日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在麦穗上,古老而充满生机的中原大地便会奏响一曲独特的“三夏”乐章。

  微风拂过,那无垠的麦田仿佛被大自然施了魔法,从嫩绿渐渐转为一片片耀眼的金黄,麦浪翻滚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这个时候,河南的乡村便开始热闹起来,男女老少的脸上都洋溢着即将丰收的喜悦。那一片片的麦田,是河南人“三夏”生活的全部寄托与希望。

  我小的时候,每到“三夏”时节,父老乡亲们早早地便被布谷鸟唤醒了。只见他们头戴草帽,手持镰刀,迎着晨曦走进麦田,然后弯下腰,一手握住麦秆,一手挥动着镰刀,“唰唰”的割麦声此起彼伏。清晨的宁静就此被打破,一天的忙碌开始了。汗水顺着人们的脸颊悄悄地滑落,滴落在脚下那片厚重的土地上。虽然大多的时候要忍受腰酸和背疼的折磨,手掌起泡、镰刀割破手指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们的嘴角却时常溢出微笑来,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执着。我知道,那是河南人对丰收的渴望,更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告白。

  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们也在这个时候欢闹起来,他们在麦田里穿梭奔跑,找寻着野花野草,追逐着飞舞的蝴蝶,仿佛身边的这片麦田就是他们的童年。而老人们则坐在田边的树荫里,看着后辈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有着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传承的自豪。

  之后的拉麦、摊场、碾场、翻麦、扬场、晒麦、囤麦、播种、浇水、除草、交公粮等等一系列工序,都需要人工完成,背后付出的是超乎想象的辛勤与汗水。

  夜晚,也只有蚊虫出没的夜晚,才是他们解困、解乏的幸福时刻。当如水般的月光洒在村庄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歪七扭八地躺在打麦场里,家长里短地唠着,谈论着今年的收成,憧憬着未来的生活。池塘里的青蛙和草丛中的蟋蟀也加入了这场夜的盛会,它们的鸣叫声与人们的交谈声、鼾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乡村小夜曲。

  后来,大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它们如钢铁巨兽般在麦田中驰骋,将一片片成熟的麦子收入“囊”中。麦秆倒下的瞬间,仿佛是一场庄严的告别仪式,告别过去的生长,迎接新的使命。麦粒从机器中倾泻而出,犹如金色的瀑布,那是大地给予人们最珍贵的礼物。

  在科技的引领下,如今麦收已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创新的盛宴。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在科技光芒的照耀下,时刻闪耀着丰收的喜悦。这是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结合,也是人类智慧在大地上的精彩展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的麦收、未来的农业将会呈现出更加令人惊叹的景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祉。如今的“三夏”,人们告别了辛苦劳累,告别了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历史,一个女人坐在树荫里,玩着手机就能顺利完成自家麦田的收割与播种。

  “三夏”,对于河南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农忙时节,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土地眷恋与敬畏的情怀。在这个时节里,每一个河南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枯燥,或许平凡,或许夹杂着汗的腥味,但却让生活充满了温度和力量;“三夏”,对于河南人来说,也不仅仅是一段劳作的时光,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寄托。它承载着河南人的勤劳与坚韧,智慧与勇气,也承载着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相信在每一个河南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三夏”画卷,我知道,那是他们永远无法割舍的家乡情怀。

  这片土地见证了河南人数千年的耕耘与收获,也孕育了河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勤劳朴实的品质。“三夏”的情结,如同一条长长的纽带,将一代又一代的河南人紧紧相连。

  当最后一颗麦粒被收入仓中,当新的一季即将开启的时候,河南人又将踏上新的征程。他们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恋,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继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