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钱的背后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记者 张世彬

  提起份子钱,大家都不陌生,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礼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份子钱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提起随份子钱,似乎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烦恼,那么,对于份子钱到底该怎么看呢?

  近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份子钱的“前世今生”

  说起份子钱,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份子钱的由来,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份子钱源于我国农业社会时期的集资方式,那时生产力低下,大部分人生活在同一个村庄,每逢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需要邻里乡亲的援助,这家给点钱,那家给点物,才能渡过难关。

  在经济学上,份子钱被视为一种原始的集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集合一笔资金,从而帮助有大事发生的家庭渡过当前的难关,这种做法是有其明确的市场根源的。

  在我国清末民初,送份子钱成为上流社会举办喜事必不可少的项目。尤其是满族八旗子弟,为了体现身份更讲究送份子钱的礼节。老舍先生的小说《正红旗下》就描述过家里为了凑份子钱发愁作难的情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流行送份子钱。但是亲朋好友会送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富裕了,手上也有了闲钱,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份子钱这种生活习俗和传统观念影响着人们。送份子钱演变成为祝福新人的方式和衡量朋友交往关系的厚薄。份子钱之所以在现代社会这样盛行,便是基于此吧。

份子钱已成为人们的无奈

  记者走访中,家住市区的李先生说,他今年36岁,在市区一家公司上班,爱人是一名小学老师,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2岁,小女儿7岁。今年“双节”前后他们夫妻就收到4份请柬,自己同事儿子结婚的一份,老家亲属的两份,一个是女儿出嫁,一个是儿子结婚,妻子收到一份同事结婚的请柬。

  “按理来说,收到亲戚朋友的请帖是件高兴的事,可我们两口子却高兴不起来,礼金怎么随,随多少,让我们两个很苦恼,随多了自己家经济条件不允许,少了又拿不出手,最后我们两个商量,市里同事每家随200元礼金,老家的每家随300元礼金,这样算下来1000元钱,经济上还能承受住。”李先生说,份子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同时李先生也表示,份子钱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人们根据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给予不同数额的份子钱,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情感和祝福。其次,份子钱在社会交往中起到维系人际关系的作用,可是每年应接不暇的份子钱,实数让人无奈。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通常在工作状态稳定的地方,份子钱的压力较大,而在人员流动性强的地方,份子钱的压力则较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国人工资报告》显示,国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这六大开销外,人情往来、请客送礼花销占工资的14.65%,其中主要就是婚礼份子钱。

年轻人的请柬恐惧症

  吴小可今年26岁,目前在市区租房住,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一年,花钱的地方多,也想买房买车,而份子钱这样的支出,他几乎又是无法拒绝的。

  谈起此事,他说:“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要么是同事,适逢婚礼,总不能不参加,尤其别人都出了,自己不能不随礼吧;还有亲戚家的,多少都得表示一下,自己现在都不是小孩子了,也不能如原先一样,有父母‘罩着’。总之,我是囊中羞涩,左右为难。更可气的是,如今的份子钱,‘起步价’好像还越来越高了。”

  吴小可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他工资月收入3600元左右,扣去生活费用等支出,一个月结余大概有1500元。如果收到一个婚礼邀请,随的份子钱一般在500元左右。若要去外地出席婚礼,那就还需至少几百元的路费。这意味着,他辛苦工作一个月,几乎存不下来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请柬下”,吴小可说,这句话不是他编出来的,是从网上看到的,这句话道出了他们许多年轻人对份子钱的无奈和反感。虽然说这些份子钱有来就有回,但是份子钱过重,其实是增加了彼此短时期的负担,可是“行情”就是这样的,作为“局中人”的他又不能脱身退出,所以只得“随波逐流”,跟着“行情”走了。

  据新华网一份调查显示,现在年轻一代婚礼份子钱在500元至1000元的占32.5%,1000元至2000元的占23.1%。

份子钱在乡村又如何

  那么份子钱在乡村又是怎样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原阳县、封丘县、延津县等县(市、区)。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农村,一般情况下,村民往往会和本村大多数人有礼俗来往,且不要说一个家庭有多少亲戚,单是村里的乡亲,或者最起码的本姓本族,他们的份子钱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

  因此,在农村,每个家庭都会与本村几十个甚至更多个家庭来往,而这些家庭后面还连带着许多亲戚家庭,那么每年每家所需要拿出的份子钱就很庞大了。而在城市里,份子钱往往是朋友和本单位同事间的来往,其他的就相当少了。所以,份子钱的平均次数,农村家庭已经超过城市家庭。

  采访中,原阳县的王先生说,十几年前乡村收入低,那时随份子钱也就几十块钱,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都得随200元,少了200元都觉得丢人,关系好的五六百元都很正常。但十年前的份子钱只有几十元钱,有些人回礼的时候还是按原价给,这让人很不爽。为此,有些朋友直接翻脸,有的则记在心。

  “在农村的份子钱种类多是婚丧嫁娶,这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的一类,而就是这些使得农村的家庭每年都需要很多的份子钱,让人不堪重负。”王先生说,希望份子钱不要成为我们的“负担”,希望亲情、友情不要成为一场“交易”,希望我们不再谈“喜”色变,期望有一天亲情和友情能多点真情、少点铜臭味。

对待份子钱到底该怎么看

  据《证券时报》报道,我国长假期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外出旅游或者回老家探亲、放松自己的好时机。不过,也有一部分人,因为要参加多场婚礼,份子钱的开销,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另外,今年央视网《新闻+》记者采访了3位国庆期间参加婚宴的年轻人,他们都收到多场婚礼邀约,平均场数在2至4场。不过,各地的份子钱数额都有所不同,在广东地区,结婚随份子只需100元,这令不少网友直呼:“能不能请广东人民把份子钱打下来!”

  份子钱到底该怎么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目前份子钱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社会中,份子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而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一些人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甚至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索取份子钱,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传统习俗的本意,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压力和负担。

  但是,传统习俗的力量使得人们难以拒绝参与这种消费行为,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经济自由与传统社会习俗之间的张力。

如何破解份子钱之痛

  记者了解到,对于目前来说,大家都认为,份子钱可能没有那么容易消失,不过我们不妨可以去倡导更加健康文明的份子钱方式,比如说广东地区那种几块或者几十块的份子钱习俗,这种习俗反而更能让大家接受,在不丢失传统文化的同时,避免了更多矛盾的产生,何乐而不为呢?

  强化道德教育。在道德上,彩礼和份子钱都应该体现出对新人的祝福和关爱,而不是对财富的贪婪和攀比。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倡导文明、简约、健康的新式婚俗,反对铺张、浪费、奢侈的旧式婚俗。推进制度创新。在制度上,彩礼和份子钱都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和限制,以防止其过度发展和滋生社会问题。

  总之,份子钱之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从法律、道德、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改变高昂份子钱的不良风气,让喜庆的婚礼回归到喜庆祥和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