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幸福指数”是用“服务指数”换来的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姬国庆
9月份,12345热线平台共接到群众来电74078次、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48.6%,日均来电量2390次,单日来电峰值3115次;拨出回访电话21916次;办理工单51268件、环比增长1.2%、同比下降21.2%。(《平原晚报》10月10日A03版报道)
9月份,全市12315工作机构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672件,占诉求总量的39.47%。9月份消费投诉量与前一月份相较呈减少趋势。相较8月份,我市9月份受理消费者投诉量减少451件。(《平原晚报》10月11日A03版报道)
“12345”与“12315”来电量下降、减少,说明群众遇到的问题少了,这与相关部门和商家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
如果按职能划分,“12345”与“12315”是有一定区别的,“12345”“管”的事儿比较多、比较全,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相对来说,“12315”“管”的事儿比较“专业”,是受理消费投诉的“专科”。
其实,“12345”与“12315”具有“共性”——都是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12345”与“12315”来电量下降、减少,说明群众遇到的“困难事”“烦心事”少了,这是为什么呢?
凡事皆有因果。客观而言,“12345”与“12315”的来电量不会凭空下降、减少,肯定与相关部门和商家的服务质量有很大关系。
以“12345”为例,这部电话已经开通5年了。“12345”不断创新提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及时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困难事”“烦心事”,而且还解决了许多以前积累的“存量”问题。
试想,如果“12345”的服务质量差,不能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如果再把以前的“存量”问题加起来,群众拔打“12345”的来电量只会增加,怎么可能降下来?
由此来看,“12345”及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是来电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其实,相关部门尽职履责也对“12345”下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管相关部门接到“12345”的工单后及时解决问题,还是遇到群众提出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都可以让群众“无难可说”。
说到“12315”来电量减少,在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充分说明商家让消费者越来越满意,其服务质量肯定让消费者“没得说”。
综合来看,“12345”来电量大幅度下降,说明相关部门尽到了工作职责,群众越来越满意;“12315”来电量有所减少,说明商家的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认可。
最终,相关部门和商家用自己优质的“服务指数”,换来了让群众高兴的“幸福指数”。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我们相信,只要相关部门和商家都能够增强服务意识,及时解决问题,就可以让“12345”和“12315”的来电量下降、减少,越降越低,越减越少,最好能变成“零来电量”。这样将会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