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并非要摆“谢师宴”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姬国庆

  又是一年“升学季”,每人谢师各不同。孩子考上心仪的学校后,家长在感谢教师培育的感激之情时要采取合情合理的方式,而不是铺张浪费地大摆“谢师宴”。作为老师,遇到“谢师宴”也要敢于说“不”,不能因为一场“饭局”影响了教师好形象,从而让师生之情更加融洽、纯洁。

  现在,高考生的录取通知书正在派送中,初中毕业生的“归宿”已经“尘埃落定”,小学毕业生的初中学校已经“敲定”。不管是高考生、初中毕业生还是小学毕业生,只要能到心仪的学校上学,家长都会感到孩子“很争气”。

  客观而言,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之所以能考取心仪的学校,除了自己聪明、勤奋和家长的努力之外,还与教师的精心培育有很大关系。

  确实如此,有些教师很优秀,不但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师德也很好,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毫无保留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和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还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有句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国人有着报恩的优良传统,得到他人的帮助,就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作为学生和家长,学业“尘埃落定”后,特别是高考生考取心仪的学校后,出于对教师多年来精心培育的感谢,就会采取各种方式感谢老师,举办“谢师宴”就是一个最朴素、最普遍的感谢方式。

  在此之前,很多饭店早已推出了“谢师宴”业务,有些“先知先觉”的家长已经举办过了“谢师宴”,有些家长的“谢师宴”正在陆续举办。

  站在感恩的角度看,举办“谢师宴”有时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举办“谢师宴”既是一种感恩方式,也是在表达学生和家长的喜悦之情。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家长举办“谢师宴”传递的并非全是正能量,有些“谢师宴”非常豪华气派,一桌下来就是成千上万元。还有一些经济较差的家长,为了攀比充面子,不惜借钱举办“谢师宴”,让“谢师宴”变了味。

  教师的素质都很高,教书育人是他们的天职,很多教师是不愿意参加“谢师宴”的。但是,在个别人的影响下,在家长的“软磨硬泡”下参加了“谢师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谢师宴”风气的蔓延。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大家的共同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好、成绩好、考个好学校,而不是为了坐在一起参加“谢师宴”,举办或参加“谢师宴”显然已经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我们认为,要想感恩教师很简单,到教师家里坐坐,聊聊天,说说话,回忆一下美好校园生活,重温一下师生之情,送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小礼物,也可表达感恩之情,让师生之情更加融洽、纯洁,何必非要举办容易引发争议的“谢师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