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记者申长明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申长明在采访中

□记者丁艳冰

  今年5月,在新乡市文明办举行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新乡日报社《平原晚报》记者申长明光荣入选2022年“新乡好人榜”。

  关注民生,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弘扬真善美,为社会传播正能量;践行“好人”,为好人之城再添星光。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的申长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挥洒满腔热忱,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

与爱结缘

他用笔墨书写大爱之城

  牧野大地,新乡先进群体的“榜样力量”鞭策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卫河两岸,新乡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为城市文明注入澎湃动力。挖掘好人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申长明认为,这既是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李同良是新乡市红旗区龙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生,他扎根社区,服务基层20余年,服务过的患者有30余万人次。在得知了李同良的先进事迹后,申长明积极与其取得联系,撰写了《大医精诚书写杏林暖春》等系列报道,积极宣传他的好人事迹,用榜样的力量唤醒人们心中的道德。

  “申记者不仅是我的好兄弟,更是我的好老师。在采访中,他的朴实和敬业也打动着我。他对我的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我相继被评上了‘新乡好人’‘中国好人’。在公益志愿服务这条道路上,能与申记者同行,我感到很高兴。”李同良说。

  荣获“河南好人”称号的赵林和申长明也因采访建立起如同战友般的友谊。多年前,尚未结婚的赵林在女朋友父亲意外受伤后,毅然承担照顾女朋友妹妹的责任,他更是在结婚后,和妻子共同抚养妻妹,直至她长大成人并结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姐夫为父”的大爱精神。

  朋友无意中向申长明提起了这件事,有心的他马上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他当即便与赵林联系,详细了解情况。“我当时也是第一次接触记者,心里很紧张,险些说不出来话。在申记者的带入下,我们两个便如多年挚友在闲话家常,十分自然。申老师对我的报道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不认识的人见到面也都主动和我交谈,说要向我学习。”回忆起那次采访,赵林仍然记忆犹新。

  通过申长明的报道,赵林的事迹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人们深深感动于赵林的无私情怀。2019年,赵林被评为了“河南好人”。

  经过数年的努力,无数好人精神在申长明的笔下得到了发扬和传承,在牧野大地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壮大,绵延不息。不忘初心

他用行动诠释记者情怀

  对新闻的敏感,对报道的热情,对责任的担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申长明在新闻工作这条路上,走了将近30年。

  记者这个职业,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说走就走的,不是一场天轻云淡的旅行,而是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晨昏颠倒的,不是邀朋聚友唱歌小酌的畅快,而是奋笔疾书的疲累。数十载的坚守,完全源自内心对这份事业的热爱,让申长明在这条虽清苦但充满内心满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虽然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但我很喜欢写作,平时有时间就喜欢看新闻,上学期间在《新乡日报》等报纸上就发表过文章。大学毕业前夕,我也纠结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但看着书桌上被自己珍爱小心保存着的报纸,凭着一份少年意气和对新闻写作的热爱,我决定为自己心中的这份热爱拼一把,选择成为了一名新闻记者。”申长明说。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刚到报社时,申长明主动向有经验的记者学习。凭着一股干劲,他逐渐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要领。他写新闻不拘一格,既关心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也关心百姓邻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新闻报道不仅是将事实报道出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共同抵制歪风邪气,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他说。

  2003年,一小学附近工地施工时,施工队只顾加快工程进度,将有危险的施工材料随意放置,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申长明撰写了一篇题为《头顶“炸弹”去上学》的新闻,引起了新乡市当时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作出批示,责令相关部门立即整改。通过一篇报道,便将安全隐患消弭于无形,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原阳县的周燕本身是孤儿,在叔婶相继去世的情况下,她主动担负起了抚养两个堂弟的责任,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甚至去菜市场捡烂菜叶维持生活。申长明在得知了周燕的情况后,主动联系她了解情况,一篇“爱心姐姐”的报道一经发出,便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在报道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上学的困难解决了,生活境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申老师的采访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他如同兄长般的帮扶让我获得了新生。惭愧的是,他帮了我那么多,而我却连一杯水都没让他喝过。我时常告诉孩子们,如果你们以后有能力的话,我希望你们也可以成为一名像申老师那样的记者,为生活在底层的人送去温暖。”周燕说到这里的时候,眼中已隐隐出现泪光。

  2010年,卫辉突降暴雨,村民王新根承包的100余亩玉米地全被水淹,受灾严重。申长明采写的《划着小船收玉米》一文,引起了当地农业、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帮助王新根等受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减少他们的损失。

  诸如此类的事件,申长明的报道多不胜数。“有些人认为为普通人发声没有什么好处,不值得。但就是这些普通人构成了我们的社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就是减少我们社会的问题。”申长明说。

循爱而行

他用赤诚点燃荧荧星光

  在工作中,一个又一个好人故事让申长明深受感动,他既是书写者,又是亲历者,最终成为践行者。申长明积极加入了新乡身边好人宣传志愿服务队,利用空闲时间深入挖掘身边好人,积极宣传好人事迹,采访报道了李同良、赵林、杨志刚等身边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新闻作品先后获得河南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多个奖项。

  “工作都已经这么辛苦了,空闲时间你还不好好歇歇,陪陪家人,还要去寻找好人。人家做好事又不图出名,也不差你一个报道,你说你天天图啥。”身边的朋友看到申长明天天奔波劳累,劝他多休息会。申长明则表示:“我去寻找好人,是希望他们的事迹可以被更多人知道,如果人人都心存一份善念,摔倒的老人便不会无人帮扶,走失的孩子便不会回不了家。”

  在采访时,遇到困难群众,申长明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捐钱捐物,毫不犹豫。一次,“中国好人”孔祥卫带领一百多名残疾人参加活动,当时申长明也在队列之内。申长明主动担当起照顾这些残疾人的责任,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入接触后,申长明发现大家并没有因为在生活的挫折而自怨自艾,反而更加坚强。在这之后,不管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021年7月,我市遭遇特大暴雨灾害,申长明积极参加抗洪抢险,在平原体育中心做志愿者。在此期间,他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了无数感人事件。三名在浙江打工的农民工自发购买价值3万元的物资支援新乡,一名甘肃残疾人捐赠3万元物资托人拉到新乡救援,东北一名残疾人带救援队来新乡参加救援......

  “当志愿者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帮助装卸全国各地捐赠的救灾物品,虽然手也受伤了,可是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善举让人感动。”申长明认为这次志愿活动对他启发很大,他积极联系爱心商家为救援队送餐,解决救援队后勤保障问题。尽管收入微薄,他毅然为受灾较为严重的延津县捐赠了价值5000元的物资。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申长明曾连续13年走基层,有些地区因过于偏远,交通不便,有时候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前往,熬夜加班赶稿子更是常有的事。可这些在他看来都不算什么,比起自身的安稳,他更关心那些困难群众的生活,多一份报道,就多一份希望。

  “长明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领导、同事谦虚友善,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从未出过差错,他写的新闻有内容、有亮点。他既是一个好人,更是一名好记者。”《平原晚报》副总编吕郁文评价道。

  “我爱上了这份工作,它让我有机会遇见无数的爱和感动,我也想将这份爱和感动传递下去,去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愿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无限热爱着的新闻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扬好人之光。”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肺腑心声,“新乡好人”的荣誉对于申长明来说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未来的故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