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协发布“6·18”年中消费警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记者崔敬)“6·18购物节”是电商购物的盛宴,各大电商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层出不穷。6月11日,记者了解到,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年中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理性购物、按需购买,避免因盲目冲动落入消费陷阱。

  选择直播购物时,要选择正规、合法的直播平台。对主播、场控等发起的各类活动应谨慎参与,特别是遇到要求直接微信扫码支付及场外交易的,一定要拒绝。要提高对商品的基本判断能力,购物前应详细了解商品有无“七日无理由退货”及售后服务规则。不要盲目相信主播宣传“全网首发、全网最低价、最好、最棒”等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不被低价所诱导。

  尤其是食品等直接涉及到人身安全的商品,切勿盲目跟风购买,防范“低价劣质”或“高价假冒”等陷阱。商家直播过程中,对于商品的标识、赠品、退换规定等,消费者切记要截图,保留相关证据。另外,消费者要留意后期可能出现的商品质量问题或是金额上出现的差别。

  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活动,消费者一定要知性、理性购物,避免因冲动消费落入商家“套路”。要谨慎交付“定金”。如果双方约定的是定金,那么消费者后期取消订单时,商家对于消费者预付定金是可以不退款的,容易出现因对规则和相关协议条款的误知和误读而遭受损失。

  消费者要树立适度消费理念,谨防不良贷款消费。网络平台商品种类与服务内容越来越多,消费者需明白商家分期、贷款等“赊账服务”都需要还款。所以,消费者要仔细阅读签约条款内容,对约定条款比较模糊的,要弄清是否需要缴纳手续费和延期还款违约金,以免发生不必要经济损失。

  近几年,“电商专供”的商品在电商平台越来越多,但消费者并没搞懂其中含义。“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实际上较多的“电商专供”商品在品质、保质期方面与实体店存在差异,部分商品存在“低价劣质”的情况。因此,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不要为一时的价格优惠而失去更多的利益保障。

  此外,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从正规渠道下载APP;要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谨防信息泄露。如果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一定要理性维权,依法与商家、交易平台协商,协商不成的,请及时拨打12315或向当地消协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