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长顺(新乡市)

  今年是高考恢复46周年,当我从媒体上看到纪念这一事件的文字图片时,禁不住想起了当年参考的诸多往事。

  1977年夏,高中毕业的我与众多同龄人一样,不得不回村参加集体劳动,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干活。

  那年10月,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回家说,中断多年的高考就要恢复了。这一重大消息,仿佛封闭许久的房子,突然开启了一扇窗户,使众多像我一样在苦闷中彷徨的青年,一下子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曙光。得知高考即将恢复消息的第二天,我便骑自行车到母校高中打听消息。班主任韩中信老师说,高考的日期就定在年底,复习的时间不多了。他给了我一些资料,叮嘱我回家后抓紧时间复习。由于上学时学业基础打得不牢,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生产劳动,对参加高考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当年参加高考的我连初选的分数线都没有达到。

  “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第一枪没打好,我们再做准备争取打好第二枪。”在当过兵的父亲的鼓励下,第二年春天,我又一次背起书包到母校复读,准备应战1978年夏天的高考。当时复读班,可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杂烩。既有像我这样走出校门的学生,又有前几届毕业的学生;既有工人农民,又有下乡知青。大家的年龄参差不齐。从十六七岁到三十五六岁不等,有的甚至都当了爸爸妈妈。由于差异太大,辅导老师很难掌握教学进度,讲浅了有人吃不饱,讲深了又有人吃不了,学习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复读班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便主动退了出来。

  我们家的正屋是五间大瓦房,房子的东边一间有一个小阁楼。回家复习后,为减少外界干扰,我将阁楼上的杂物清理出来,开辟了一处独立安静的学习空间。在1978年春夏之交的日子里,我每天除了下楼吃饭,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阁楼上学习。早晨、上午脑子清醒,我就复习数学,下午、晚上记忆力有些下降,我则复习政治、语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还将报考科目由理科改为文科,因为历史和地理课程没有老师讲解也能看懂,比较符合我这样在家独立复习的考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高考成绩下来,我虽然考得不太理想,但成绩过了中专录取分数线。当上级电话通知村里转告我第二天参加体检时,村里的广播室虽距我们家只有几步之遥,村上的广播员却并不到我家来,而是一个劲地在村上的大喇叭里反复广播。我心里清楚地知道,村上的广播员并不是故意偷懒,他是想让全村人知道我考上大学的消息。

  令人遗憾的是,我又一次与大学失之交臂,也没能让乡亲们分享我考上大学的快乐。主要原因是,在体检后的漫长的等待中,我缺乏应有的定力和耐性,在成功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放弃。当我报名参军前脚刚走,录取通知书随后便飞到了家里。当时,我被录取的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如果我那年再等待几天,我将成为一名教师,担当起为祖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但现实生活没有如果,有时一步走错,随后所走的路,将被完全改写。我曾找到部队领导要求回去上学,但部队有严格的纪律,我的请求没有获得批准。

  比较欣慰是,入伍第二年春天,我在部队考上了一所军校,毕业后顺利入党提干,成为空军航空兵部队一名机械师。当我所维护的“战鹰”,在机场的起飞线呼啸着滑出冲向蓝天,一种从未有过的人生自豪感油然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尽管对名校入学资格的角逐仍然十分激烈,但总体而言,高考已经走出“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阶段。这并没有削弱高考的重要性,反而让它的精神内核更加清晰,那就是在公平的标尺下激励年轻人为梦想拼搏奋斗。

  我认为当年恢复高考的最大意义就在于,给千千万万个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年轻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平台,提供了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机会。我要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祝福他们都能考出满意的成绩,并在考试后保持着这种奋斗精神和拼搏状态,在今后的人生考场中取得更佳成绩。